> 文章列表 > “依前且把钓鱼丝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依前且把钓鱼丝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依前且把钓鱼丝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依前且把钓鱼丝”出自唐代黄滔的《寓题》。

“依前且把钓鱼丝”全诗

《寓题》

唐代 黄滔

纷纷墨敕除官日,处处红旗打贼时。

竿底得璜犹未用,梦中吞鸟拟何为。

损生莫若攀丹桂,免俗无过咏紫芝

两岸芦花一江水,依前且把钓鱼丝。

《寓题》黄滔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诗词《寓题》描绘了官员除官和人民抵抗贼寇的场景,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普通百姓的关注。

中文译文:

纷纷墨敕除官日,

处处红旗打贼时。

竿底得璜犹未用,

梦中吞鸟拟何为。

损生莫若攀丹桂,

免俗无过咏紫芝。

两岸芦花一江水,

依前且把钓鱼丝。

诗意:

这首诗以唐代时局为背景,通过官员除官和人民抵抗贼寇的场景,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安危的担心。诗人认为官员除官只是装样子,并未真正用心服务于国家,而人民抵抗贼寇则是力量有限,难以真正解决问题。

赏析:

《寓题》以作者对时局发展的观察和思考为基础,描绘了一幅官员除官和人民抵抗贼寇的场景。通过“纷纷墨敕除官日”和“处处红旗打贼时”的描写,展现了当时社会风云变幻、动荡不安的情况。诗中的“竿底得璜犹未用,梦中吞鸟拟何为”暗示了官员除官只是形式主义,虽然有了权杖却不想用于服务国家;而“损生莫若攀丹桂,免俗无过咏紫芝”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利主义的批判,认为追逐荣誉地位只会伤害生命,咏诵紫芝这种博大精深的文化才是免于尘俗之道;最后,诗人通过“两岸芦花一江水,依前且把钓鱼丝”表达了对时局的无奈和对乡村生活的眷恋,似乎告诉读者,在这个不安的时代,只能静心守望,暂且不去干涉和揣度,只与自然对话,心境自然得到宁静。

整体来说,诗词《寓题》通过对充满忧虑的时局描绘,表达了作者对官员、人民和社会状况的关切,同时展示了作者对于追求真善美和宁静生活的向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