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百虑静相寻”的出处是哪里
“百虑静相寻”出自宋代宋庠的《岁晏感怀寄吴侍郎》。
“百虑静相寻”全诗
《岁晏感怀寄吴侍郎》
宋代 宋庠
百虑静相寻,萧萧芳岁阴。
感君辞剧日,休我冒荣心。
历块疲东道,巢枝忆故林。
霜毛秋更短,持底受华簪。
《岁晏感怀寄吴侍郎》宋庠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《岁晏感怀寄吴侍郎》是宋代诗人宋庠创作的一首诗词。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中文译文:
百虑静相寻,萧萧芳岁阴。
感君辞剧日,休我冒荣心。
历块疲东道,巢枝忆故林。
霜毛秋更短,持底受华簪。
诗意:
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岁月流转、人事变迁的景象,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吴侍郎的思念之情。诗人在岁晚的时刻,静静地思索着种种忧虑,并感叹季节的渐次凋零。他感慨吴侍郎的辞官之日,替他解脱了追逐名利的心愿,而自己却仍沉浸在荣誉之中。回顾往事,诗人疲惫地走过了许多艰辛的旅途,心中却充满了对故乡林木的怀念。秋天的霜毛越来越短,暗喻岁月的流逝,而诗人却执着地佩戴着华丽的簪子。
赏析:
这首诗词以寥寥数语,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。通过岁月流转和自然景物的描绘,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,以及对名利和人生价值的思考。诗中的\"百虑静相寻\"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纷乱,而\"萧萧芳岁阴\"则描绘了岁月的流逝和季节的凋零。诗人感慨吴侍郎的辞官之日,认为他的选择解脱了世俗的束缚,而自己仍为名利所困。通过对东道和林木的描绘,诗人表达了对家乡和往事的怀念之情。最后一句\"霜毛秋更短,持底受华簪\"将岁月的短暂和珍贵与诗人佩戴的华丽簪子相对照,映衬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深切感受。
整首诗词情感真挚,意境清新,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友人的思念,展示了诗人对名利和人生意义的深思与反思。